九邱四溟,同一眼精。
意思:九邱四海,同一眼精。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杂言赠罗茂衡》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追求真理、探索人生意义的哲理诗。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学道、求真、超越生死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首句“嗟来茂衡,学道如登。”用“嗟来”一词,表达了对学道的艰辛和不易的感叹,同时也暗示了学道之路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如登”则形象地描绘了学道的艰难和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
“欲与天地为友,欲与日月并行。”这两句通过描绘与天地、日月为伍,表达了追求真理、探索人生意义的决心和追求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精神。
“万物峥嵘,本由心生。”这句诗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这些景象的本质是由人的内心所决定的。这表达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世界的影响,也暗示了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
“去子之取舍与爱憎,惟人自缚非天黥。”这句诗表达了人的选择和情感对自身的影响,同时也揭示了人自身的束缚和限制。这里用“非天黥”来比喻人无法摆脱的束缚,强调了人需要自我觉醒和自我超越的重要性。
“堕子筋骨,堂堂法窟。”这句诗描绘了人的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身体是实现理想的工具,同时也表达了对真理之地的敬仰和向往。
“九邱四溟,同一眼精。”这句诗用生动的比喻,将不同的知识和领域比作九邱四溟中的一滴水,强调了开阔视野、融会贯通的重要性。
“不改五官之用,而透声色;常为万物之宰,而无死生。”这两句诗表达了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通过描述五官的作用,强调了超越物质世界的限制,成为万物的主宰,从而达到无死生、无界限的境界。
“念子坐幽室,炉香思青冥。”这句诗描绘了内心的思考和追求,表达了对真理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是谓蛰虫欲作,吾惊之以雷霆。”这句诗用生动的比喻,将求道之心比作蛰虫欲作,需要雷霆般的警醒和推动。这也表达了对追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学道、求真、超越生死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它鼓励人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真理、超越自我,成为万物的主宰。这首诗的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