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卢虔端公守复州》 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意思:正声碰到知音,愿出大朴中。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送卢虔端公守复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它是一首表达音乐、自然、人生哲理的诗。 首先,诗的开头“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师旷比作琴师,将群木比作琴,自然识孤桐则表达了师旷能从群木中听出自然的韵律,就如同琴师能从琴中听出音乐的本质。这不仅是对师旷才能的赞美,也暗示了师旷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这两句表达了音乐与知音的共鸣,正声代表了最真实、最质朴的音乐,愿意从大朴中流出,即是愿意从自然中流露出来。这表达了师旷对音乐的追求,他希望音乐能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无需矫揉造作。 “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这两句表达了知音与庸俗的区别,知音能够欣赏音乐的本质,不会被世俗所影响。而独立占古风则表达了师旷的个性,他独立于世,坚守古风,不被世俗所左右。 “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这两句表达了人生中的选择和追求,师旷可能会面临各种选择,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就像追逐南飞的鸿鸟一样坚定。 “肃肃太守章,明明华毂熊。”这两句描绘了官场的景象,太守的章法严谨,华毂熊的车轮明亮。这可能暗示了师旷在官场中的地位和形象。 “商山无平路,楚水有惊潈。”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艰难,商山无平路表示环境困难,楚水有惊潈表示水流湍急。这可能暗示了人生道路的艰难和挑战。 最后,“日月千里外,光阴难载同。新愁徒自积,良会何由通。”这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期盼,对时光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师旷的形象和经历,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对人生的理解、对官场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
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
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
肃肃太守章,明明华毂熊。
商山无平路,楚水有惊潈。
日月千里外,光阴难载同。
新愁徒自积,良会何由通。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大朴

    读音:dà pǔ

    繁体字:大樸

    意思:(参见大朴)
    谓原始质朴之大道。
    《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大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
    刘良注:“大朴,大道也。”一本作“太朴”。
    宋·苏轼

  • 正声

    读音:zhèng shēng

    繁体字:正聲

    意思:(正声,正声)

    1.纯正的乐声。
    《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
    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百戏散乐,本非正声,此谓淫风,

  • 知音

    读音:zhī yīn

    繁体字:知音

    短语:至交 忘年交 挚友 好友 契友 密友 莫逆之交

    英语:bosom friend

    意思:
    1.通晓音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