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意思:正声碰到知音,愿出大朴中。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送卢虔端公守复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它是一首表达音乐、自然、人生哲理的诗。
首先,诗的开头“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师旷比作琴师,将群木比作琴,自然识孤桐则表达了师旷能从群木中听出自然的韵律,就如同琴师能从琴中听出音乐的本质。这不仅是对师旷才能的赞美,也暗示了师旷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这两句表达了音乐与知音的共鸣,正声代表了最真实、最质朴的音乐,愿意从大朴中流出,即是愿意从自然中流露出来。这表达了师旷对音乐的追求,他希望音乐能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无需矫揉造作。
“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这两句表达了知音与庸俗的区别,知音能够欣赏音乐的本质,不会被世俗所影响。而独立占古风则表达了师旷的个性,他独立于世,坚守古风,不被世俗所左右。
“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这两句表达了人生中的选择和追求,师旷可能会面临各种选择,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就像追逐南飞的鸿鸟一样坚定。
“肃肃太守章,明明华毂熊。”这两句描绘了官场的景象,太守的章法严谨,华毂熊的车轮明亮。这可能暗示了师旷在官场中的地位和形象。
“商山无平路,楚水有惊潈。”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艰难,商山无平路表示环境困难,楚水有惊潈表示水流湍急。这可能暗示了人生道路的艰难和挑战。
最后,“日月千里外,光阴难载同。新愁徒自积,良会何由通。”这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期盼,对时光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师旷的形象和经历,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对人生的理解、对官场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