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董澜溪二首》 嗜学尝忘味,说诗堪解颐。

嗜学尝忘味,说诗堪解颐。

意思:喜欢学习曾经忘味,对诗堪解颐。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挽董澜溪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学问、诗歌、人生等各个方面的深刻理解。 首联“嗜学尝忘味,说诗堪解颐”,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他沉浸在学问中,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对诗歌的热爱则让他能够开怀大笑,这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颔联“竹林虽晚会,濠上独深知”,诗人以“竹林”和“濠上”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真谛的独特理解。竹林代表的是一种隐逸和淡泊名利的态度,而濠上则象征着对人生哲学的深思。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 颈联“兰畹无留馥,凤巢空旧枝”,诗人以兰花和凤凰这两个象征高洁和美好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质的追求。然而,由于环境的变迁,兰花的香气已经无法留存,凤凰也已经离开了旧有的树枝,这暗示着诗人对于理想环境或条件的渴望。 尾联“停云正愁望,横笛未休吹”,诗人以“停云”和“横笛”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绪和无法平息的思绪。停云象征着愁绪和思考,横笛则代表着无法平息的思绪的吹奏,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对学问、诗歌、人生等方面的深刻理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嗜学尝忘味,说诗堪解颐。
竹林虽晚会,濠上独深知。
兰畹无留馥,凤巢空旧枝。
停云正愁望,横笛未休吹。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解颐

    读音:jiě yí

    繁体字:解頤

    英语:break into a smile

    意思:(解颐,解颐)
    谓开颜欢笑。语出《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