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西陵道士茶歌》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意思:疏香皓齿有多美味,更觉鹤心通幽暗。

出自作者[唐]温庭筠的《西陵道士茶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其中充满了生机和宁静。 首先,诗中描述了乳窦山的景色,溅溅作响的泉水通过石头的脉络,绿色的尘土和草在春天的江水中呈现愁色。涧花入井水味香,这描绘了山涧中的花朵落入井中,使水具有了花香,而江水中的山月当人松影直,则描绘了江面上月光下的松树影子,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一位仙翁的形象,他手持白扇,扇动的是霜鸟翎,这可能暗示他是一位修行者或道士。他在拂坛夜读黄庭经,这表明他在夜晚阅读道教经典。 最后,诗中描述了这位仙翁的香气和鹤心通杳冥。疏香皓齿有余味,这里的疏香可能指的是仙翁身上散发出的香气,皓齿则可能指的是仙翁的微笑,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更觉鹤心通杳冥,这里的鹤心可能指的是仙翁的修行者心态,通杳冥则可能指的是他的心灵通向了神秘的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充满生机和灵性的自然环境,以及一位修行者的形象和心态。它给人一种宁静、愉悦和神秘的感觉。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通过描绘自然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作者介绍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关键词解释

  • 鹤心

    引用解释

    高远之心;出尘之想。 唐 孟郊 《送李尊师玄》诗:“松骨轻自飞,鹤心高不羣。” 唐 温庭筠 《西陵道士茶歌》:“疎香皓齿有餘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读音:hè xīn

  • 杳冥

    读音:yǎo míng

    繁体字:杳冥

    英语:dim

    意思:
    1.指天空,高远之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

  • 皓齿

    引用解释

    洁白的牙齿。《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皓齿粲烂,宜笑的皪。” 唐 权德舆 《六府诗》:“木兰泛方塘,桂酒启皓齿。” 宋 柳永 《思归乐》词:“皓齿善歌长袖舞,渐引入醉乡深处。” 清 陈梦雷 《今日良宴会》诗:“清歌发皓齿,妙节协笙簧。”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丁东草·石榴>》:“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

  • 疏香

    读音:shū xiāng

    繁体字:疏香

    意思:清淡的芳香。指梅花。
    宋·李元膺《洞仙歌》词:“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金·赵伯成《蜡梅》诗:“冷艳疏香寂寞滨,欲持何物向时人。”

  • 有余

    读音:yǒu yú

    繁体字:有餘

    短语:余 出头 强 又 多种 多 开外

    英语:balance in hand

    意思:(有余,有余)

    1.有剩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