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嘲鲁儒》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意思:你穿旅游鞋,头戴方山巾。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嘲鲁儒》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对鲁叟(对老人的尊称)研读五经、死守章句的描写,抒发了对当时社会重法度、轻学问,重功名、轻风雅,重实用文>不重道义的感慨。 首联“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描绘了鲁叟的形象,他白发苍苍,埋头于经书,对于那些向其请教治国平天下的策略,却茫然无知,无从回答。这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也是对那些皓首穷经、缺乏实际学问的儒生的讥讽。 颔联“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进一步描绘了鲁叟的外在形象,他脚穿远游履,头戴方山巾,步履稳健,从直道徐行,虽然尘土飞扬,但却没有实质性的作为。这实际上是对那些只会空谈经书、没有实际政治才能的儒生的讽刺。 颈联“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则直接对时事进行了批评。秦家的丞相府,是不重视褒衣博带之儒的。这表明当时的社会风气重法度、轻学问,重实用文>不重道义。 最后两句“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改变这种现状的无奈和自嘲。他不是叔孙通,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风气,只能归耕于汶水之滨,过着清贫的生活。 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描绘鲁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无奈。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学问、风雅、道义的坚守,表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独立精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方山

    读音:fāng shān

    繁体字:方山

    意思:
    1.山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南。传说为秦始皇凿断金陵山以疏淮水处,其地四方而峭绝,故名。
    清·侯方域《定鼎说》:“﹝秦﹞鉴观秣陵,厥有王气,令朱衣三千之众,凿立

  • 远游

    读音:yuǎn yóu

    繁体字:遠游

    英语:travel faraway

    意思:(参见远游,远游)

    解释:1.亦作\"远游\"。 2.谓到远方游历。 3.见\"远

  • 山巾

    读音:shān jīn

    繁体字:山巾

    意思:山野隐士的便帽。
    北周·庾信《入道士馆》诗:“野衣缝蕙叶,山巾篸笋皮。”
    元·吴莱《去岁留杭德兴傅子建梦得句为续此诗》:“野屐偏求蜡,山巾尚着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