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但且、不分不晓。
意思:你只是要、不分不清楚。
出自作者[宋]朱敦儒的《忆帝京·元来老子曾垂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典型的中国诗词,采用了简洁、生动的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智慧和处世态度的,它通过描绘一种看似矛盾但又和谐的处世哲学,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
具体来看,诗中的“元来老子曾垂教”一句,暗示了一种古老的智慧或教诲,可能是指一种普遍适用的生活原则或真理。接下来的“挫锐和光为妙”表达了这种智慧的具体表现,即适应环境,隐藏自己的锋芒,与世无争,避免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烦恼。
然而,“不听他,强要争工巧”一句似乎在挑战这种哲学,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和技艺的热爱和追求。这里的“工巧”可能指的是技艺、技巧或聪明才智,而“强要”则表达了一种坚持和决心。
然而,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种追求,反而用“只为忒惺惺,惹尽闲烦恼”来表达对过于显露才华和智慧的担忧。这里的“忒惺惺”可能指的是过于自负、过于显露聪明才智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烦恼。
最后,“你但莫、多愁早老”和“你但且、不分不晓”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智慧的推崇和对糊涂处世的欣赏。这两句诗强调了适当地隐藏自己的锋芒、适应环境和避免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华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看似矛盾但又和谐的处世哲学,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它鼓励人们适当地隐藏自己的锋芒、适应环境和避免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华,以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和担忧。同时,它也强调了对知识和技艺的热爱和追求,认为这是值得赞赏的品质。这首诗的韵律和意象都非常优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