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彝何可泯,经籍未尝燔。
意思:民彝怎么可以泯灭,经典从来没有烧毁。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进经筵讲礼记彻章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扬儒家礼制的诗,表达了对古代礼制文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先,诗中通过对古代礼制的描述,表达了对“惟王建邦国,以礼定乾坤”这一理念的认同和赞赏。诗中提到了“大分严堂陛,弥文及冠昏”、“臣岂容私量,人谁越短垣”等语句,表达了对礼制中等级秩序、礼仪规范、公正无私等理念的认同。
其次,诗中还通过对比秦、鲁两国礼制的优劣,表达了对周礼的推崇和对秦朝的批评。同时,诗中也提到了汉朝的礼仪制度,表达了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传承和发扬。
最后,诗中还表达了对儒家经籍的敬仰之情,认为这些经典是民彝的基石,是不可泯灭的文化遗产。同时,诗中也提到了明主亲临决断、诸儒共讲论等场景,表达了对儒家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视。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礼制的赞美和对儒家文化的敬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礼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