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满庭芳·鸥起苹中》 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

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

意思:清亮的歌声里,金尊没有掩盖,谁使动分带。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满庭芳·鸥起苹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鸥起苹中,鱼惊荷底,画船天上来时。》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悟的优美诗篇。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鸥鸟在苹中飞舞、鱼儿在荷底惊跃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画船从天边驶来,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受。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也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其次,诗人通过“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的描述,将自然美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场景相联系,进一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诗人还通过“孤云带、远雨丝垂”的意象,表达了人生的孤独和无奈,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最后,诗人通过“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便弃官终隐,钓叟苔矶”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至于《竹林、高晋阮,阿咸潇散,犹愧风期。便弃官终隐》这几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竹林七贤、陶渊明等隐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优美诗篇,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鸥起苹中,鱼惊荷底,画船天上来时。
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
更晚青山更好,孤云带、远雨丝垂。
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
竹林、高晋阮,阿咸潇散,犹愧风期。
便弃官终隐,钓叟苔矶。
纵是冥鸿云外,应念我、垂翼低飞。
新词好,他年认取,天际片帆归。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金尊

    读音:jīn zūn

    繁体字:金尊

    意思:见“金樽”。

    解释:1.见\"金樽\"。

    造句:暂无

  • 清歌

    读音:qīng gē

    繁体字:清歌

    意思:
    1.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
    汉·张衡《思玄赋》:“双材悲于不纳兮,并咏诗而清歌。”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 分携

    读音:fēn xié

    繁体字:分攜

    意思:
     同“分携”。
    元王恽《西江月·赠张子文》词:“濯锦江边相忆,鸣条山下分携。”
    又《浣溪沙·送王子勉都运关中》词:“蓟北分携已六年,秋风淇上又离筵。”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