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道中遇停郊祀诏书》 应嗟飨帝日,却作视师期。

应嗟飨帝日,却作视师期。

意思:应为飨帝天,但作视察期。

出自作者[宋]韩元吉的《道中遇停郊祀诏书》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首联“丹诏西来急,沿淮次第知”,描述了国家局势的紧张和急迫,如同红色的诏书从西边急速传来,沿淮河的地方也陆续知道了这个情况。作者通过“丹诏”这一形象比喻,表达了国家危机的严重性,同时也通过“沿淮”这一地理环境,暗示了战事的蔓延和扩大。 颔联“应嗟飨帝日,却作视师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决策者的失望和无奈。原本应该感激君王的恩典之日,却变成了将领们视察军队的时期,这无疑是一种讽刺和无奈。作者通过对比“飨帝日”和“视师期”,表达了对国家决策失误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无奈。 颈联“士苦三年戍,人怀四郡悲”,描绘了士兵们长时间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四郡人民对家乡的思念和悲痛。作者通过描绘士兵和人民的情感,进一步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尾联“平戎可无策,帷帏定谁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无人提出解决策略的忧虑。作者认为,要想解决国家的问题,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却没有人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议。这无疑增加了作者的忧虑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前途的关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丹诏西来急,沿淮次第知。
应嗟飨帝日,却作视师期。
士苦三年戍,人怀四郡悲。
平戎可无策,帷帏定谁咨。
作者介绍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等,存词80余首。

关键词解释

  • 飨帝

    读音:xiǎng dì

    繁体字:饗帝

    意思:(飨帝,飨帝)
    祭祀天帝。飨,通“享”。
    《礼记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效。”
    《礼记礼器》:“孔子曰:‘诵《

  • 师期

    读音:shī qī

    繁体字:師期

    意思:(师期,师期)
    出师的日期。
    《左传隐公十年》:“癸丑,盟于邓,为师期。”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一:“令程昌禹上流进兵,以候师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