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
意思:人的心不经过适,到外还有什么要求。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适意两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的旅途生活和人生感慨。前四句,“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描述了诗人十年的旅途生涯,经常受到饥寒的困扰,以及三年作为谏官,却多有无为而羞愧的经历。这些句子透露出诗人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中间八句,“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和生活状态,虽有酒却无暇饮用,有山却无法游览,心中岂无大志,却被生活所拘束。然而,他一旦回到渭上,就如同一只自由自在的船,将心事置于世事之外,无喜无忧。这些句子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接下来的六句,“终日一蔬食,终年一布裘。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描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每天吃简单的蔬菜,一年四季只穿一件布裘。寒冷的天气使他更加懒散,几天才梳一次头。他早上睡够了才起床,夜里喝酒醉了便休息。这些句子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生活风格。
最后四句,“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早岁从旅游,颇谙时俗意。”,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态度,人心的追求不过是舒适,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求的呢?他早年就开始旅游,对世俗的意图颇为了解。这些句子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领悟。
整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旅途生活和人生感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