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苦真性,情外更生情。
意思:谁能苦真性情,情外再生情。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放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既得希夷乐,曾无宠辱惊》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观的深刻理解。
首两句“既得希夷乐,曾无宠辱惊。”描绘了诗人得到了内心的平静,无论外界如何宠辱惊扰,他都能平静对待,这正是他内心的希夷之乐。这里的“希夷”可能是指一种超脱世俗,远离纷扰的境界,也可能是指一种模糊、不可见的世界,即内心的世界。
接下来的两句“泥空终日着,齐物到头争。”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整天沉迷于空想之中,不计较现实与虚无的差别,主张齐物我、同生死,消解一切矛盾。这表明他对于人生的理解超越了世俗的观念,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忽忽闲拈笔,时时自写名。”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闲暇时拿起笔来,自我欣赏的场景。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精神的欣赏,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最后一句“谁能苦真性,情外更生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性情的追求,他认为在情感之外更生发情感,这是一种更高尚、更真实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他主张超越世俗的观念,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性情,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态度和人生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