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易明晦,顷刻俄屡变。
意思:天工易明晦,一会不久多变。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寓陈杂诗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朝雨如棼丝,咫尺不相辨》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朝雨的美丽与变幻莫测。
首句“朝雨如棼丝,咫尺不相辨”巧妙地以雨丝比喻棼丝,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而“咫尺不相辨”则暗示了雨中的世界,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仿佛隔了一层薄纱。
“俄然晨光漏,绀碧出天面”两句描绘了晨光透过朝雨,照亮了天空的景象。这里用“绀碧”形容天空,色彩鲜明,给人以清新之感。
“天工易明晦,顷刻俄屡变”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感慨。天工是自然的规律之意,易明晦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顷刻俄屡变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之快,给人以紧迫感。
“今朝事大定,云物卷组练”两句描绘了云消雨霁后的景象,仿佛云雾被卷起,露出大地的清新面貌。
“客有北来说,蝝生被数县。谷穗无一粒,遗秆如立箭”这几句则描绘了灾情的严重。作者通过比喻和生动的语言,将灾区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卑田成大泽,投种哀莫见”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灾民的同情和对救灾的期待。卑田是古代对乞丐的称呼,这里用来指代灾民。投种哀莫见则表达了希望政府能够尽快救灾的愿望。
最后,“官人懵不知,犹喜输租办”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官员麻木不仁的讽刺和对灾民的同情。输租办则暗示了灾民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向政府缴纳租税。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朝雨中的美丽与灾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感慨和对灾民的同情。诗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反思,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