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金山寺作》 朱堂出烟雾,缥缈若瀛洲。

朱堂出烟雾,缥缈若瀛洲。

意思:朱堂出烟雾,缥缈若瀛洲。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游金山寺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方舟,在江中遥望一座巍峨的山峰,山峰上矗立着一座朱红色的建筑,烟雾缭绕,宛如仙境。诗人梦想了十年,终于有一天能够畅游其中。他穿上屐鞋,登上高层楼阁,敞开衣襟,感受着秋天的清爽。这里的地势高耸,风吹得更加猛烈。诗人远远地看着蜀地的浪涛涌来,旁边又临近沧海,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浮动。他和朋友们举杯共饮,欢声笑语传遍扬州。久闻这里有神龙潜伏,现在又看到了猛禽投奔。诗人走在石径的尽头,依山傍水,找到了一间幽静的岩房。这里颇有些云林之趣,让他顿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黄昏的钟声传遍江路,归舟尚在犹豫不决。 整首诗意境高远,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韵味和意境的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候潮动鸣舻,出浦纵方舟。
举箔见兹山,岿然峙中流。
朱堂出烟雾,缥缈若瀛洲。
十年入梦想,一日恣寻游。
屐屦上层阁,披襟当九秋。
地势已潇洒,风飙更飕飕。
远挹蜀浪来,旁临沧海浮。
壶觞对京口,笑语落扬州。
久闻神龙伏,况睹鸷鸟投。
行缘石径尽,却倚岩房幽。
颇谐云林思,顿豁尘土忧。
昏钟满江路,归榜尚夷犹。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缥缈

    读音:piāo miǎo

    繁体字:縹緲

    英语:dimly discernible; misty

    意思:(缥缈,缥缈)
    亦作“缥眇”。亦作“缥渺”。

    1.高远隐约貌。

  • 烟雾

    解释

    烟雾 yānwù

    [smoke;mist;vapour;smog] 烟、雾、云、气的泛称

    山谷里烟雾缭绕

    残生竟抱烟霞癖。——倪瓒《次韵郯九成见寄》

    引用解释

  • 朱堂

    读音:zhū táng

    繁体字:朱堂

    意思:朱红色的殿堂。
    汉·班固《西都赋》:“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
    三国·魏·曹植《酒赋》:“将承芬以接意,会陵云之朱堂。”
    三国·魏·阮籍《咏怀

  • 瀛洲

    读音:yíng zhōu

    繁体字:瀛洲

    意思:亦作“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所居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