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曾是避秦余,何得真成画不如。
意思:山川曾是避秦余,怎么能真正画不如。
出自作者[宋]赵蕃的《桃源道中用邢子中丈旧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作者对山川的赞美和思考,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首联“山川曾是避秦余,何得真成画不如。”诗人首先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象,赞叹其如画一般美丽。这里用“避秦余”来形容山川,暗示了这里曾经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点,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意。而“何得真成画不如”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川的真实美景的赞美,认为它比任何画都更美。
颔联“想象曾闻昔所赋,经行为记我今初。”诗人开始思考这里的历史和文化,想象古人曾经在这里吟咏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意。同时,他也通过“经行为记我今初”表达了对这里的自然美景的感叹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颈联“欲知赋役无逃遁,看取耕桑映密疏。”诗人开始关注这里的社会生活,通过“欲知赋役无逃遁”表达了对赋役公平、人民安居乐业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而“耕桑映密疏”则描绘了这里田园生活的景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尾联“雨笠烟蓑春正好,盍抛手板便从渠。”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对山川美景和田园生活的向往,认为应该抛弃手板,来这里享受生活。这里用“雨笠烟蓑”来形容这里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川美景和劳动人民的赞美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