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时》 贫贱非不恶,道在何足避。

贫贱非不恶,道在何足避。

意思:贫穷不是不坏,方法在哪里躲避。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感时》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描述了作者朝夕所见太阳从地上升起又落下的情景,感叹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接着,作者通过自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年龄已经接近三十四岁,虽然身体尚未完全老去,但精神状态已经显得疲惫不堪。 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生短暂,犹如寄宿在世间一般。尽管人们常常期待能够活到七十岁,但实际上能够达到这个年龄的人却寥寥无几。这种现实让作者感到困惑不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悲观情绪。 然而,作者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和信念。他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是因为缺乏浩然正气。他并不因为贫贱而厌恶生活,而是坚信道在心中,无需逃避现实。他也不因为富贵而轻易动心,认为时机到来自然能够取得成功。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达人心境的赞赏,认为他们能够超越物欲的束缚,不被外界事物所困扰。他提倡应该尽情享受美酒带来的陶醉,将这种理念铭记在心,永不忘记。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念。通过反思自我、坚定信念、享受生活的方式,作者展示了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
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
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将至。
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
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
虽有七十期,十人无一二。
今我犹未悟,往往不适意。
胡为方寸间,不贮浩然气。
贫贱非不恶,道在何足避。
富贵非不爱,时来当自致。
所以达人心,外物不能累。
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
斯言胜金玉,佩服无失坠。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贫贱

    读音:pín jiàn

    繁体字:貧賤

    短语:贫 艰 贫乏 一穷二白 穷 清贫 寒苦 身无分文 赤贫 贫穷 穷困 寒微 贫困 贫寒 鞠

    英语:poor and lowly

  • 非不

    读音:fēi bù

    繁体字:非不

    意思:非常;极其。
    《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变文》:“□□将书来苦嘱,非不慇懃。”
    蒋礼鸿通释:“‘非不殷勤’,就是非常殷勤,极其殷勤。”

  • 恶道

    读音:è dào

    繁体字:惡道

    英语:evil ways (邪路)

    意思:(恶道,恶道)

    1.不正之道。
    汉·刘向《说苑君道》:“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