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逃愁》 中国醉乡隔万里,岂无寸地可逃愁。

中国醉乡隔万里,岂无寸地可逃愁。

意思:中国醉乡相隔万里,难道没有任何地方可以逃避忧愁。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逃愁》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年饥未可倾家酿,昼短真当秉烛游。中国醉乡隔万里,岂无寸地可逃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年饥、昼短、醉乡、逃愁等主题的深深思考。 首句“年饥未可倾家酿”揭示了年成饥荒的社会现实,百姓家中无粮,连家中存酿的美酒也无法倾尽,形象地描绘了年饥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昼短真当秉烛游”则以昼短和秉烛游两个意象,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艰辛。白天的时间因为年饥而缩短,人们不得不提前开始劳作,夜晚则需秉烛而行,照亮生活的道路。 “中国醉乡隔万里”则表达了作者对醉乡的向往,希望能在万里之外的醉乡中,忘却现实的苦难。然而,“岂无寸地可逃愁”又揭示了现实的无情,即使有这样的地方,也无法逃避生活的愁苦和艰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年饥、昼短、醉乡、逃愁等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深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诗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思考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年饥未可倾家酿,昼短真当秉烛游。
中国醉乡隔万里,岂无寸地可逃愁。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醉乡

    读音:zuì xiāng

    繁体字:醉鄉

    英语:drunken stupor

    意思:(醉乡,醉乡)
    指醉酒后神志不清的境界。
    唐·王绩《醉乡记》:“阮嗣宗、陶渊明等十数人,并游于醉乡。

  • 万里

    读音:拼音:wàn lǐ 五笔:dnjf

    万里的解释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6*
  • 中国

    读音:zhōng guó

    繁体字:中國

    短语:华 神州 九州

    英语:China

    意思:(中国,中国)

    1.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