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史供奉汴口都大》 河为中国患,亦为中国利。

河为中国患,亦为中国利。

意思:黄河是中国担心,也为中国利益。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史供奉汴口都大》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河患为题材,通过描绘河的利害关系,表达了对治理河患的关注和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河流的形态和作用,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 首先,诗中通过“其患啮堤防,其利通粮馈”的描述,表达了河流既有破坏堤防的危害,也有沟通粮饷运输的便利。这反映了河流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双重作用,也暗示了治理河患的重要性。 其次,诗中通过“分流入浚汴,万货都城萃”的描绘,展示了河流在交通和贸易中的作用。河流成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重要通道,为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然而,诗中也揭示了河流的潜在问题。河流有时会暴涨,有时会滞留,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妥善处理。诗人通过“疏导欲其宜,径度有所异”的表述,表达了对合理治理河流的期望。 此外,诗中也反映了历史上的治理问题。过去的人们常常追求邀功名利,而忽视了治理河患的重要性。这导致了河流溃溢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最后,诗中提到了明君贤臣的形象。诗人赞扬了圣天子选中的常侍,他们能够勤勉尽责、调和众吏,为治理河患做出了贡献。然而,他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河患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治理河患的关注和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示了河流的自然形态和社会作用,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河为中国患,亦为中国利。
其患啮堤防,其利通粮馈。
分流入浚汴,万货都城萃。
积淫或暴涨,旱暵或滞疐。
疏导欲其宜,径度有所异。
曩者多邀功,用之殊未至。
十私而五公,岁久害愈炽。
溃溢必归尤,庙堂难决议。
明明圣天子,自选中常侍。
银璫插在貂,身小勇且智。
上从广武城,下及淮与泗。
回险帖凿繁,所画由所寄。
尝以勤厥身,又能和众吏。
前日有尽心,於今病憔悴。
此职方藉人,加餐当自为。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中国

    读音:zhōng guó

    繁体字:中國

    短语:华 神州 九州

    英语:China

    意思:(中国,中国)

    1.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

  • 国利

    读音:guó lì

    繁体字:國利

    意思:(国利,国利)

    1.于国有利。
    《左传成公六年》:“国利君乐,不可失也。”

    2.国家的财利。
    《后汉书刘陶传》:“议者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