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答蒿叟迭用东坡聚星堂咏雪寄怀》 海滨一老善男子,郡国利病察纤屑。

海滨一老善男子,郡国利病察纤屑。

意思:海边一个好男人,郡国利弊纤屑。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次答蒿叟迭用东坡聚星堂咏雪寄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忧虑。 首段,作者描述了自己在世上的经历,如同病叶、虫痕、霰雪,饱受磨难,如同老去的叶子承受着家祸和国凶。他选择隐遁生活,但内心深处却感到痴绝。 中段,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湖上和山间的游历,感到魂茗迷、骨欲折,在落日时分游荡,随雁影穿烟灭。这表达了他内心的迷茫和无助。 下段,作者反思自己的经历,感到哀愤自开阖,只有在静默时才能平静自己的思绪。他关怀着国家大事,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付出自己的力量。 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倾吐心声,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关注。他感叹自己无法挽救世道,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希望能错铸九州岛铁,早日验证自己的梦想。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的深深关切。它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深情的诗篇,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生于世如病叶,满蚀虫痕如霰雪。
老去家祸承国凶,遯迹偷活亦痴绝。
棹湖惘惘魂茗迷,攀壑茕茕骨欲折。
往往罢游当落日,身随雁影穿烟灭。
楼头独酌问何年,壮事绮怀飞电掣。
弥天哀愤自开阖,但俯澄漪鉴面缬。
海滨一老善男子,郡国利病察纤屑。
呵嘘元气起羸饿,呻号裂梦那忍瞥。
复倾肝膈迭吟咏,寄痛略依变雅说。
呜呼何术挽横流,早验错铸九州岛铁。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国利

    读音:guó lì

    繁体字:國利

    意思:(国利,国利)

    1.于国有利。
    《左传成公六年》:“国利君乐,不可失也。”

    2.国家的财利。
    《后汉书刘陶传》:“议者不

  • 海滨

    读音:hǎi bīn

    繁体字:海濱

    英语:(n) shore; seaside

    意思:(海滨,海滨)
    近海之处;海边。
    《书禹贡》:“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孔颖达疏

  • 男子

    读音:nán zǐ

    繁体字:男子

    短语:士 汉

    英语:male

    意思:
    1.犹男人。男性的成年人。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

  • 一老

    引用解释

    1.指年高德劭之人。《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子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

    2.泛称老者。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仰厠羣贤,皤然一老。” 宋 陈师道 《还里》诗:“向来千里聚,一老尚徜徉。”

    3.指元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

  • 纤屑

    读音:xiān xiè

    繁体字:纖屑

    意思:(纤屑,纤屑)
    细微;琐屑。
    唐·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饮酒甚少,而工于纠谪。谣舞击咢,纤屑促密,皆曲中节度,而终身不以酒气加人。”
    《明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