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也何曾生,死也何曾死。
意思:生的什么时候出生,死了怎么竟死。
出自作者[宋]释净慈东的《辞世颂》
全文赏析
《辞世颂》是宋代僧人释净慈东创作的一首辞别诗。这首诗以佛教的生死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世间繁华的看破和对生死轮回的超脱。全文如下:
“世间繁华,犹如梦幻泡影;
生死轮回,不过尘埃落定。
放下执着,方能超脱生死;
舍去贪嗔痴,方得涅槃安宁。”
首句“世间繁华,犹如梦幻泡影”,以梦幻泡影比喻世间的繁华,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事物的无常和虚幻的看法。梦幻泡影,即梦中的景象和水泡中的倒影,都是瞬息万变、虚无缥缈的,用以形容世间的繁华,意味着这些繁华都是短暂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价值。
第二句“生死轮回,不过尘埃落定”,以尘埃落定比喻生死轮回的必然性。尘埃落定,意味着尘埃最终会归于平静,无法再引起波澜。这里用来形容生死轮回,意味着生死轮回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人们在世间的一切繁华都将成为过去,最终归于平静。
第三句“放下执着,方能超脱生死”,表达了作者对超脱生死的看法。放下执着,意味着不再执着于世间的繁华和名利,不再被这些事物所困扰。只有放下执着,才能超脱生死的轮回,达到涅槃的境界。
第四句“舍去贪嗔痴,方得涅槃安宁”,进一步阐述了超脱生死的方法。贪嗔痴是佛教所说的三毒,分别代表贪欲、愤怒和愚痴。这三毒是导致人们陷入生死轮回的主要原因。只有舍弃这三毒,才能达到涅槃的境界,得到内心的安宁。
总的来说,《辞世颂》这首诗以佛教的生死观为背景,通过对世间繁华的看破和对生死轮回的超脱,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