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扬州道中》 南渡客来多汉语,下江船去半吴歌。

南渡客来多汉语,下江船去半吴歌。

意思:南渡客人来很多汉语,下江船离开半吴歌。

出自作者[明]张羽的《扬州道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马头津口足风波,岁晏遥乘一传过》是一首描绘津口风貌和地方风情的诗,通过对南渡客、下江船、芜城、瓜步等地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津口风波、岁末过客的生活场景。 首联“马头津口足风波,岁晏遥乘一传过”,诗人以简洁的笔触点出了津口的特殊地理环境和特殊气候,即风波险恶,冬季乘船渡口的风浪中,远道而来的过客匆匆而过。这一联以简驭繁,以“一传过”概括了过客匆忙的渡口生活,同时也为后文的描绘定下了基调。 颔联“南渡客来多汉语,下江船去半吴歌”,进一步描绘了渡口的生活场景,南方的过客纷纷而来,他们操着不同的方言,其中许多人可能来自中原一带,因此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熟悉的汉语;而乘船而去的过客中,许多人可能来自长江下游一带,因此他们乘船而去时,船上飘荡着吴地的歌曲。这一联生动地描绘了渡口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颈联“芜城总入新编户,瓜步斜连古漕河”,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渡口附近的城市和河流。芜城(可能是指扬州)现在已经被编入新的户籍制度,而瓜步山则与古老的漕河斜向连接。这一联描绘了渡口附近的城市和河流的历史变迁,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新面貌。 尾联“何处吹箫明月夜,野田茅屋晓烟多”,诗人以一种悠远的笔调,描绘了明月之夜的野田茅屋中传来的箫声。这一联充满了对地方风情的描绘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地方文化的深深热爱和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津口风波、渡口生活、城市变迁、地方风情等各个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津口风貌和地方风情画卷。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地方文化的深深热爱和敬意,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深深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马头津口足风波,岁晏遥乘一传过。
南渡客来多汉语,下江船去半吴歌。
芜城总入新编户,瓜步斜连古漕河。
何处吹箫明月夜,野田茅屋晓烟多。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张羽(1403年—1476年),明代著名官员,字永和,号南村。他是浙江绍兴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喜爱读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

张羽曾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和太常礼院卿等职位。此外,他还曾主持编纂了《宣和遗事》等多部史书。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他主张勤政廉政,协调内外关系,获得了当时朝野的普遍认同。

在文学方面,张羽也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作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思考。他的代表作包括《送陆副使赴丹阳》、《南村老人五十而作》等。

关键词解释

  • 下江

    解释

    下江 xiàjiāng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长江下游地区

    引用解释

    1. 长江 下游地区,包括 江苏 、 安徽 、 浙江 等省。《

  • 汉语

    读音:hàn yǔ

    繁体字:漢語

    英语:Chinese language

    意思:(汉语,汉语)

    1.汉朝人的文字语言。
    明·唐顺之《答皇甫百泉郎中书》:“其于文也,大率所

  • 南渡

    读音:nán dù

    繁体字:南渡

    英语:Namtu

    意思:亦作“南度”。

    1.渡水而南。
    《楚辞九章哀郢》:“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注

  • 吴歌

    读音:wú gē

    繁体字:吳歌

    意思:(吴歌,吴歌)
    吴地之歌。亦指江南民歌。
    《晋书乐志下》:“吴歌杂曲。并出江南。
    东晋以来,稍有增广。”
    五代·刘兼《莲塘霁望》诗:“採莲女散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