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津口足风波,岁晏遥乘一传过。 南渡客来多汉语,下江船去半吴歌。 芜城总入新编户,瓜步斜连古漕河。 何处吹箫明月夜,野田茅屋晓烟多。 |
这首诗《马头津口足风波,岁晏遥乘一传过》是一首描绘津口风貌和地方风情的诗,通过对南渡客、下江船、芜城、瓜步等地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津口风波、岁末过客的生活场景。 首联“马头津口足风波,岁晏遥乘一传过”,诗人以简洁的笔触点出了津口的特殊地理环境和特殊气候,即风波险恶,冬季乘船渡口的风浪中,远道而来的过客匆匆而过。这一联以简驭繁,以“一传过”概括了过客匆忙的渡口生活,同时也为后文的描绘定下了基调。 颔联“南渡客来多汉语,下江船去半吴歌”,进一步描绘了渡口的生活场景,南方的过客纷纷而来,他们操着不同的方言,其中许多人可能来自中原一带,因此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熟悉的汉语;而乘船而去的过客中,许多人可能来自长江下游一带,因此他们乘船而去时,船上飘荡着吴地的歌曲。这一联生动地描绘了渡口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颈联“芜城总入新编户,瓜步斜连古漕河”,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渡口附近的城市和河流。芜城(可能是指扬州)现在已经被编入新的户籍制度,而瓜步山则与古老的漕河斜向连接。这一联描绘了渡口附近的城市和河流的历史变迁,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新面貌。 尾联“何处吹箫明月夜,野田茅屋晓烟多”,诗人以一种悠远的笔调,描绘了明月之夜的野田茅屋中传来的箫声。这一联充满了对地方风情的描绘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地方文化的深深热爱和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津口风波、渡口生活、城市变迁、地方风情等各个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津口风貌和地方风情画卷。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地方文化的深深热爱和敬意,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深深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