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官舍春日书怀》 琵琶泉水碧溶溶,又见春归玉柱峰。

琵琶泉水碧溶溶,又见春归玉柱峰。

意思:琵琶泉水碧溶溶,又见春归玉柱峰。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官舍春日书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琵琶泉水碧溶溶,又见春归玉柱峰》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和感怀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珍贵的感慨。 首句“琵琶泉水碧溶溶,又见春归玉柱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琵琶泉水的碧绿色波光,以及玉柱峰上的春意盎然。琵琶泉水的碧绿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春归则暗示了季节的更替,预示着新的开始。 “欢绪已兰羞老大,交期将近懒游从”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和对友情即将到来的期待。欢绪的兰色和羞老这个词组,都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但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懒游从这个词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交期的期盼和懒散的心情。 “杏开暖萼融红蠟,柳放晴花拆白茸”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具体景象,杏花暖色的开放,柳絮白茸茸的飘散,这些都是春天的典型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最后,“赋得上林佳景尽,不知谁为荐临邛。”上林佳景”是对春天的赞美,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而“不知谁为荐临邛”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期待,期待有知音能够理解自己。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和诗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珍贵的感慨。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琵琶泉水碧溶溶,又见春归玉柱峰。
欢绪已兰羞老大,交期将近懒游从。
杏开暖萼融红蠟,柳放晴花拆白茸。
赋得上林佳景尽,不知谁为荐临邛。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溶溶

    读音:róng róng

    繁体字:溶溶

    英语:broad

    意思:
    1.水流盛大貌。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扬流波之潢潢兮,体溶溶而东回。”
    王逸注:“溶溶,

  • 玉柱

    读音:yù zhù

    繁体字:玉柱

    意思:
    1.石柱的美称。
    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升降之际,见玉柱生芝。”
    宋·王仲敷《南都赋》:“金铺绚日,玉柱凌烟。”
    明·李梦阳《秋怀》诗:

  • 琵琶

    读音:pí pá

    繁体字:琵琶

    英语:lute

    意思: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

  • 泉水

    读音:quán shuǐ

    繁体字:泉水

    英语:conduit

    意思:从地下流出来的水。
    《诗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后汉书五行志三》:“安帝·永初元年冬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