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依韵》 宁闻琵琶乐,但闻琵琶哀。

宁闻琵琶乐,但闻琵琶哀。

意思:宁听琵琶音乐,只听琵琶哀。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再依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位远嫁异域的女子之口,表达了她对离别故乡的深深哀怨和对美好生活无法回归的无奈。 首段,女子回忆起自己当初离开家门,远嫁他乡,不再照镜自怜。这表达了她对离别故乡的痛苦和不舍。第二段,她表示自己并非为了和单于和亲而离开故乡,而是命运的安排,这种命运并非由媒人决定。第三段,她感叹自己本想和家人共享日月,但现在却如同被风吹散的尘埃,无处可寻。 接下来的段落,她表达了对仆人同伴的悲痛,对山川的空望,对鸿雁和琵琶声的悲伤,对肝肠的摧折。她不再愿意品尝羊酪的甘甜,不再喜欢氊庐的敞开,对故乡的思念让她感到深深的痛苦。 最后,她感叹女子薄情,无法像原上小草那样顽强生存。这表达了她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以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读来让人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怜悯。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女子在婚姻中的弱势和无奈,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嫁异域去,不复临镜台。
念昔辞家时,岂为单于来。
适遐固亦命,配丑非由媒。
始欲并日月,今嗟随风埃。
仆侍共惨戚,山川空徘徊。
鸿鴈为之悲,肝肠为之摧。
宁闻琵琶乐,但闻琵琶哀。
休言羊酪甘,谁喜氊庐开。
故国万余里,此生那得回。
乃知女子薄,莫比原上莱。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琵琶

    读音:pí pá

    繁体字:琵琶

    英语:lute

    意思: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