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亦已无,更问麦有几。
意思:苍耳也已经没有,再问麦有多少。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
全文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久旱逢雨的景象,通过对农田的描绘,表达了农民对雨的渴望和对丰收的期盼。同时,诗人也借此对社会现实进行了讽刺和批评。
首句“高田生黄埃,下田生苍耳”描绘了旱灾下的农田景象,高处的田地干旱得尘土飞扬,低处的田地则长满了苍耳,显示了农田的荒凉和艰辛。诗人借此展现了农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奈。
接着,“蛟龙睡足亦解惭,二麦枯时雨如洗”一句,以蛟龙喻指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无视民生疾苦的不满。同时,“二麦枯时雨如洗”也表现了久旱逢雨的喜悦之情。
然后,“试上城南望城北,际天菽粟青成堆”一句,描绘了雨水带来的丰收景象,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农田一片青葱的景象,传达出农民对丰收的期盼。
“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一句,则表现了农民对饥饿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将农民的苦难生动地展现出来。
最后,“今朝一雨聊自赎,龙神社鬼各言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雨的喜悦和对神龙的感谢,同时也对社会现实进行了讽刺,暗示着统治者应该关注民生疾苦,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功绩。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通过描绘农田景象和农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