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七哀诗》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意思: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出自作者[魏晋]王粲的《七哀诗》

全文创作背景

《七哀诗》的创作背景是**董卓作乱**。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劫掠。当时十六岁的王粲逃往荆州,依靠刘表以避难。《七哀诗》就是王粲在此背景下创作的一首纪实诗,反映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作者介绍 王粲简介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著《英雄记》,《三国志·王粲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关键词解释

  • 委身

    读音:wěi shēn

    繁体字:委身

    英语:submit to; give oneself to

    意思:
    1.托身,以身事人。
    《淮南子兵略训》:“背社稷之守,而委身强秦。”

  • 中国

    读音:zhōng guó

    繁体字:中國

    短语:华 神州 九州

    英语:China

    意思:(中国,中国)

    1.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

  • 荆蛮

    读音:jīng mán

    繁体字:荊蠻

    意思:(荆蛮,荆蛮)
    古代中原人对楚·越或南人的称唿。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兹不谷震荡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厎。”
    《史记吴太伯世家》:“太王欲立季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