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诗·武关》 出门若取灵均语,岂作咸阳一死囚。

出门若取灵均语,岂作咸阳一死囚。

意思:出门如果把屈原说,难道作咸阳一死囚犯。

出自作者[唐]胡曾的《咏史诗·武关》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个人的命运抉择。它通过描绘楚国楚王的忧虑、屈原的言论以及一个囚徒的命运,表达了对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体命运的无奈。 首句“战国相持竟不休,武关才掩楚王忧。”描绘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持续不断,形势紧张,而楚王对此深感忧虑。这里,“武关”是秦国的关口,是楚国边境的一个要地,也是战火可能蔓延的地方。这句诗暗示了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 “出门若取灵均语,岂作咸阳一死囚。”第二句中,“灵均”是屈原的名字,屈原是楚国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主张改革,但遭到了旧贵族的反对,最终被贬放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若能像屈原那样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主张,他就不会沦为秦国的囚徒。这里,“咸阳”是秦国的都城,暗示了诗人被捕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比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与个人的命运抉择,表达了对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体命运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楚王的忧虑、屈原的遭遇以及自己的命运,展示了个人在权力斗争中的渺小和无力,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无情和残酷。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有力,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深刻的主题。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他对权力斗争的反思和对个体命运的无奈,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战国相持竟不休,武关才掩楚王忧。
出门若取灵均语,岂作咸阳一死囚。

关键词解释

  • 咸阳

    读音:xián yáng

    繁体字:鹹陽

    英语:Xianyang

    意思:(咸阳,咸阳)
    指秦桧。
    《战国策秦策四》载,齐、韩、魏攻秦,昭王割三城以求和,且曰:“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

  • 死囚

    读音:sǐ qiú

    繁体字:死囚

    英语:a criminal awaiting for execution

    意思:已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囚犯。
    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写完,发与那死囚

  • 出门

    读音:chū mén

    繁体字:出門

    短语:飞往

    英语:be away from home

    意思:(出门,出门)

    1.外出;走出门外。
    《易同人

  • 灵均

    引用解释

    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