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出如处女,陋室屋暗百不如。
意思:现在的人不在像处女,简陋房屋和百不如。
出自作者[宋]熊克的《韩魏公读书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辞去郡守职务,来到安国寺后所作,通过对寺中荒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清净简朴生活的喜爱,对污浊纷扰的世事的厌恶。
首联“去郡五里安国寺,断蓬荒绦成丘墟。”描绘了作者离开郡守职位后,来到安国寺的情景。这里原本应该是繁华的寺庙,但现在却因为年久失修,变得破败不堪,只剩下断蓬和荒绦这样的荒芜景象。这一描绘为后面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础。
“郡人不置瓜李嫌,公亦甘与泉石居。”这两句写出了作者与寺中僧人的融洽关系。僧人们并不嫌弃他来自世俗之地,反而欢迎他来到这里与他们一起过着清净简朴的生活。这种融洽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想憎俗事败人意,独愿打火勤三馀。”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俗事务的厌倦,他希望在这里能够远离俗事,过上清净的生活。他愿意与僧人们一起打火、聊天,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今人不出如处女,陋室屋暗百不如。”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清净简朴生活的向往。他觉得像不出门的少女一样,在这里过着清净的生活,比在喧闹的城市中要好得多。
“闻君读书胡乃尔,政恐心地忘芟锄。”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僧人读书的赞赏和对世俗事务的厌恶。他认为僧人读书能够保持心地清净,能够忘记世俗的纷扰,这是他向往的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前辈浑厚应有此,难弟难兄俱可书。”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僧人的赞美。他们能够远离世俗纷扰,过上清净简朴的生活,这是值得称赞的前辈风范。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净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污浊纷扰的世事的厌恶。通过描绘寺中荒凉景物的描述,以及与僧人的融洽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和自我勉励,表现出了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