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矣射钩而中者,壮哉鸣鼓以攻之。
意思:落后了射钩而中的,壮哉击鼓以进攻的。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自和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感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自身经历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起伏和世事无常的深深感叹。
首句“横身久塞杨朱路,洒泣俄悲墨子岐。”描绘了诗人长期坚守自己的原则,像杨朱一样坚持自我,同时又像墨子一样面临抉择的情境。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主张贵生重己,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而墨子则代表了兼爱和非攻的思想,面对战争和冲突时需要做出艰难的抉择。诗人的“洒泣”和“俄悲”表达了他对这种抉择的复杂情感,既有不舍,又有对未来的期待。
“陋矣射钩而中者,壮哉鸣鼓以攻之。”这两句是对特定历史人物的描绘。射钩而中者指的是姜子牙,他在未发迹时曾射中了周文王,以此引起了周文王的注意。诗人的“陋矣”表达了对这种偶然机遇的淡然处之,而对那些需要大声疾呼才能得到公正对待的人表示同情。“壮哉”则是对他们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侍读自无迁府分,中丞还有僦船时。”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现实处境。他虽然没有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但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有时甚至需要租船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这种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公正的执着追求,即使面临困难和压力也毫不退缩。
最后两句“八风舞罢君恩歇,赢得闲愁上两眉。”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君主的恩宠比作八面来风,当恩宠消失时,便如同八风舞罢,只剩下空虚和忧愁。这表达了诗人对失去机会和认可的无奈和忧虑,同时也揭示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诗人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起伏和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诗人坚守自己的原则,即使面临困难和压力也毫不退缩,这种精神值得赞赏。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