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诉衷情·数枝金菊对芙蓉》 人散後,月明中。

人散後,月明中。

意思:人散后,月明中。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诉衷情·数枝金菊对芙蓉》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金菊和芙蓉为题材,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一种深深的哀愁。 首句“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描绘了菊花与芙蓉在秋风中摇曳的景象,暗示了秋天的萧瑟和落寞。金菊与芙蓉的搭配,给人一种生动而鲜明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为后面的“摇落”之景做了铺垫。 “不知多少幽怨,和露泣西风。”一句,借用了“泣露为愁”的意象,将金菊和芙蓉的幽怨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里的“幽怨”并非仅仅指花本身的情感,也包含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某种理解。 接下来的“人散后,月明中。夜寒浓。”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给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感觉。这里似乎暗示了一种离别之痛,或者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心事无穷。”谢娘和潘令都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文学形象,分别代表女子和男子。他们在这个寂静而寒冷的夜晚,各自有着自己的心事。这句诗将他们的心事与菊花、芙蓉的幽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深的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菊花和芙蓉为媒介,表达了秋天的萧瑟、离别的痛苦、人生的无常等主题。其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数枝金菊对芙蓉。
摇落意重重。
不知多少幽怨,和露泣西风。
人散後,月明中。
夜寒浓。
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心事无穷。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月明

    读音:yuè míng

    繁体字:月明

    意思:
    1.月光明朗。
    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

  • 明中

    读音:míng zhōng

    繁体字:明中

    意思:
    1.明烛中天。极言首饰之闪烁光华。

    2.通晓星象历法。中,指中星。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乃命审曲之官,选明中之士,陈圭置臬,瞻星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