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颂证道歌·证道歌》 举头鹞子过新罗,失却桃花秋月面。

举头鹞子过新罗,失却桃花秋月面。

意思:举头鹞子经过新罗,失去了桃花秋月面。

出自作者[宋]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觅即知君不可见,穿过髑髅无不遍》。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表达对逝去之人的怀念和追忆的诗。 首先,诗的前两句“觅即知君不可见,穿过髑髅无不遍”,表达了诗人对已故之人的深深怀念。这两句诗中,“觅即”暗示了诗人一直在寻找某个人,但最终发现他已不在人世。而“穿过髑髅”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穿越坟墓寻找他的过程,这无疑加深了诗人的哀伤之情。这两句诗语言简洁,却饱含深情,让人深感痛楚。 接下来的两句“举头鹞子过新罗,失却桃花秋月面”,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怀念之情。“鹞子过新罗”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鹞子在空中飞翔的情景,而“失却桃花秋月面”则表达了逝者如能在世时,拥有如桃花般美丽、如秋月般明亮的面容,但现在已无法再见的遗憾。这两句诗将怀念之情与生动的描绘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已故之人的深深怀念。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深感痛楚而又不禁为之动容。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感伤的诗,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无尽思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觅即知君不可见,穿过髑髅无不遍。
举头鹞子过新罗,失却桃花秋月面。

关键词解释

  • 新罗

    读音:xīn luó

    词语解释

    ⒈  朝鲜古国。公元前1世纪形成。初领有朝鲜半岛东南部地区,都于庆州。与高句丽、百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相互间战争不断。公元7世纪中叶与中国唐朝联合,攻灭百济和高句丽,不久统一半岛大部。9世纪衰落。10世纪初重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935年被王氏高丽所灭。<

  • 鹞子

    读音:yào zǐ

    繁体字:鷂子

    英语:sparrow hawk; kite

    意思:(鹞子,鹞子)

    1.鹞的俗称。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企喻歌辞一》:“鹞子经天飞,群

  • 失却

    读音:shī què

    繁体字:失卻

    英语:lose

    意思:(失却,失却)
    失掉。
    唐·王建《失钗怨》诗:“贫女铜钗惜于玉,失却来寻三日哭。”
    清·李渔《玉搔头抗节》:

  • 月面

    读音:yuè miàn

    繁体字:月麵

    英语:lunar surface

    意思:
    1.形容如来面如满月。亦借指如来佛。
    南朝·梁简文帝《千佛愿文》:“绀髮日光,莲眸月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