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得鼻孔失却口。
意思:拈得鼻孔失去了口。
出自作者[宋]释重顯的《颂一百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祖佛、衲僧、明镜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理解和感悟。
首两句“祖佛从來不为人,衲僧今古竞头走”,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看法。祖佛是佛教、禅宗的创始人或得道高僧,他们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追求真理。而衲僧则是指禅宗的修行者,他们通过禅修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祖佛和衲僧都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存在,他们的存在并不依赖于人,也不受世俗的束缚,因此他们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信仰和真理。
接下来的两句“明镜当台列象殊,一一面南看北斗”,描绘了明镜的意象,明镜代表了内心的清明和智慧。当明镜置于台面,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象,但都是面向南方,象征着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真理,不受外界的影响。北斗则代表了方向和指引,象征着内心的指引和方向。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方向和指引,不受外界的影响,追求自己的真理。
最后两句“斗柄垂,无处讨。拈得鼻孔失却口”,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的看法。斗柄是指禅修中的工具和方法,如观照、冥想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但它们并不是固定的,因为每个人的体验和理解都是不同的。因此,作者认为在禅修中,人们应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不要被固定的观念所束缚。同时,作者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方法本身,否则会失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理解和感悟,强调了追求真理、自由选择、灵活运用方法和不执着于方法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对于现代人也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