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泛舟和持国》 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

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

意思:傍晚回船处,潭里的鱼动镜中。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泛舟和持国》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人们在自然中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魅力。 首先,诗的开头“绿源去未穷,夹岸树蒙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绿色的源头还没有消退,两岸的树木在微风的吹拂下,显得朦朦胧胧。这里使用了“蒙蒙”这个词,给人一种轻柔、朦胧的感觉,仿佛置身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 接下来,“弱蔓低侵水,残芳不隐丛。”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弱小的藤蔓低垂到水边,似乎在向水中的生物打招呼;残败的芳香依然隐藏在草丛中,但已经无法掩盖春天的生机。这里的“低侵水”和“不隐丛”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浣衣思越妇,折笋拟江童。”这两句诗描绘了人们在自然中的活动。越妇在河边浣洗衣服,江童正准备用竹笋来替代绳子来搬运重物。这里通过人物的行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最后,“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这两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在日落时分,船只开始返回,潭中的鱼儿在水中游动,如同镜子中的倒影一样美丽。这里的“薄暮”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潭鱼动镜中”则给人一种宁静、美丽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绿源去未穷,夹岸树蒙蒙。
弱蔓低侵水,残芳不隐丛。
浣衣思越妇,折笋拟江童。
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薄暮

    读音:bó mù

    繁体字:薄暮

    短语:暮 夕 垂暮

    英语:twilight

    意思:
    1.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

  • 回船

    读音:huí chuán

    繁体字:回船

    解释:1.掉转船头;驾船返回。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