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去未穷,夹岸树蒙蒙。 弱蔓低侵水,残芳不隐丛。 浣衣思越妇,折笋拟江童。 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 |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人们在自然中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魅力。 首先,诗的开头“绿源去未穷,夹岸树蒙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绿色的源头还没有消退,两岸的树木在微风的吹拂下,显得朦朦胧胧。这里使用了“蒙蒙”这个词,给人一种轻柔、朦胧的感觉,仿佛置身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 接下来,“弱蔓低侵水,残芳不隐丛。”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弱小的藤蔓低垂到水边,似乎在向水中的生物打招呼;残败的芳香依然隐藏在草丛中,但已经无法掩盖春天的生机。这里的“低侵水”和“不隐丛”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浣衣思越妇,折笋拟江童。”这两句诗描绘了人们在自然中的活动。越妇在河边浣洗衣服,江童正准备用竹笋来替代绳子来搬运重物。这里通过人物的行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最后,“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这两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在日落时分,船只开始返回,潭中的鱼儿在水中游动,如同镜子中的倒影一样美丽。这里的“薄暮”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潭鱼动镜中”则给人一种宁静、美丽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