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识不衷宜不恕,神歆非类即非仁。
意思:天知道不正应该不宽恕,神灵歆不是类就不是仁义。
出自作者[宋]范成大的《有感今昔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自然风雨的哲理,但同时也隐含了对某些人或事的批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飘风骤雨谩惊春,扫荡何烦臂屈伸。”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的春天景象,突如其来的狂风骤雨让春天变得惊慌失措,但这种风雨却能扫荡污浊,让世界变得清新。这两句中,诗人用“飘风骤雨”形象地描绘了风雨的威力和急切,同时也寓含了某种不可预测的、突然的变化。
接下来的两句,“天识不衷宜不恕,神歆非类即非仁。”则深入阐述了风雨的象征意义。这里,“天识”和“神歆”代表了自然规律和神明,而“不衷”和“非类”则暗示了某些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违背自然规律和不道德的人的批评,认为他们不值得宽恕。
然后,诗人在结尾两句,“休雠地下枯鱼骨,且斗尊前健犊身。”中,以一种乐观和幽默的态度看待人生,认为人们应该放下仇恨,珍惜眼前的生活。这里,“休雠”和“且斗”都带有一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而“尊前健犊身”则以一种豪迈和积极的态度描绘了人生的斗志和活力。
最后,“香山宁是幸灾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和他人遭遇困难时的态度,认为不应该幸灾乐祸,而应该以一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批评不道德的行为、表达乐观和豁达的态度以及反思幸灾乐祸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