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昔游诗 其十三》 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

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

意思: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

出自作者[宋]姜夔的《昔游诗 其十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既离湖口县,未至落星湾。 舟中三两程,程程见庐山。》是一首描绘诗人乘船在湖口县与落星湾之间行进时,对庐山的生动描绘和感受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庐山的雄伟壮丽、云雾缭绕、瀑布飞流等自然景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舟中三两程,程程见庐山。”诗人以乘船行进的视角,描绘了船程中的庐山,每一程都能看到庐山,表现出庐山的连绵不断和雄伟气势。 颔联“庐山遮半天,五老云为冠。”描绘了庐山的巍峨高大,几乎遮住了半边天,而五老峰在云雾缭绕中犹如山峰的帽子。这一联既表现了庐山的雄伟气势,也展现了诗人对庐山的敬畏之情。 颈联“朝看金叠叠,暮看紫巉巉。”诗人用金黄色和紫色这两种鲜明的颜色来描绘庐山的不同时段,早晨的庐山色彩斑斓,暮色中的庐山则呈现出紫色的峻峭。这一联色彩丰富,视觉冲击力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这一联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瀑布位于半山腰,仿佛只看到的一小部分。这一描绘既表现了瀑布的雄伟壮观,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尾联“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庐山突然消失在云雾中的情景,而随之而来的是满天的云雨弥漫在人间。这一句既表现了庐山神秘莫测的特点,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庐山的雄伟壮丽、云雾缭绕、瀑布飞流等自然景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既离湖口县,未至落星湾。
舟中三两程,程程见庐山。
庐山遮半天,五老云为冠。
朝看金叠叠,暮看紫巉巉。
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
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姜夔(kuí)(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一斑

    读音:yī bān

    繁体字:一斑

    英语:one spot

    意思:晋·王羲之之子王献之尝观其父门生聚赌,见有胜负,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 瀑布

    读音:pù bù

    繁体字:瀑布

    英语:waterfall

    意思: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下的水流。远看如挂着的白布。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漯水》:“瀑布飞梁,悬河注壑,漰湍十许丈。”<

  • 仿佛

    读音:fǎng fú

    繁体字:仿佛

    短语:近似 类 象是 相近 相仿 切近 近乎 八九不离十 类似 接近

    英语:as though

    意思:
    1.似有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