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见诗一斑。
意思:已见诗一斑。
出自作者[宋]曾几的《赠空上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静修参禅的生活场景,以及他对自然、诗歌创作的感悟。诗人以秀美的笔触,描绘了僧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内心的体验。
首句“我搴空门秀,得之古疏山”,以“搴”字引出僧人静修的地方,古疏山,展现出环境的清幽秀美。接下来,“斯人器玉壶,中有宝月寒”,用玉壶形容僧人的心境,其中有宝月清凉,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四壁澹相对,安身一蒲团”,描绘了僧人静修的场所,四壁淡然,安身于蒲团之上,显得清静简约。而“玲珑六窗静,竟日心猿閒”,则进一步展现了僧人内心的宁静,六窗寂静,心猿意马皆得安宁。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绘了僧人禅修时的体验,时而从禅那中起身,游戏于笔端,创作诗歌。在参禅寻道的过程中,他恣意于云水之间,感受松风萝月的自然之美。
“政使不学诗,已见诗一斑”,这里表达了僧人即使不刻意学诗,也能从生活中领悟到诗歌的精髓。而“况复用心苦,俗氛何由干”,则表现了僧人用心艰苦,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
“今晨出数篇,秀色若可餐。清妍梅著雪,圆美珠走盘。”这些诗句描绘了僧人创作的诗歌清新秀美,如同清妍的梅花披着雪花,圆美的珠子在盘中滚动。
最后,“乃知心镜中,万象纷往还。皆吾所现物,摹写初不难。谁能效我辈,造语出险艰。”这里表达了僧人通过静修参禅,领悟到心镜之中万象纷繁,都能在自己的诗歌中得以体现。他认为摹写自然并不难,而谁能效仿他们这些僧人的创作,造出险峻艰深的诗句呢?
整首诗以僧人的静修生活和诗歌创作为主线,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同时,通过僧人的内心体验和对诗歌创作的领悟,也传达了一种清新自然、宁静致远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