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悬石稳,千古怒涛樁。
意思:两岸悬石稳,千古怒涛桩。
出自作者[宋]曾丰的《再自隆兴还游至德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水眼通三岛,波心涌一峰》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壮美的世界。
首联“水眼通三岛,波心涌一峰”,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水的形态,将水眼与三岛相通,波心涌动着一座山峰,形象地展现了水的流动和山的静谧,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颔联“两岸悬石稳,千古怒涛桩”,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水的力量,两岸高悬的石头稳固不动,而水下却隐藏着千古的怒涛,形象地表现了水的力量和历史的沉淀。
颈联“呵剑敺游蜃,鞭雷起蛰龙”,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用剑驱赶海游蜃气,用鞭策驱赶雷鸣,形象地表现了水的威力和神秘。而“鞭雷起蛰龙”一句更是将水的力量与龙的威猛相结合,进一步突出了水的神秘和壮美。
尾联“仙人有余量,事了岂留踪”,诗人以仙人为喻,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仙人拥有足够的余量来处理事情,事情结束后不会留下痕迹。这里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水的壮美和神秘。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十分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