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重别周尚书诗 二》 河桥两岸绝。

河桥两岸绝。

意思:河桥两岸隔绝。

出自作者[南北朝]庾信的《重别周尚书诗 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河桥两岸绝。横歧数路分。山川遥不见。怀袖远相闻。》是一首描绘河桥两岸景象,表达离别与相思之情的诗。 首句“河桥两岸绝”,描绘了河桥两岸的宽广和深远,仿佛隔绝了整个世界,给人一种孤独和遥远的感受。“绝”字也暗示了离别的痛苦,因为离别的人可能已经消失在远方,只剩下无尽的思念和孤独。 “横歧数路分”描绘了河桥周围的道路纵横交错,暗示了离别的人可能已经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各自走向不同的未来。而“数路分”也暗示了离别的不确定性,因为不知道哪一条路会通向那个人。 “山川遥不见”描绘了河桥周围的自然景色,山川遥远,无法看到,给人一种朦胧和模糊的感觉,也象征着离别的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同时,“山川遥不见”也表达了思念之情,因为即使距离再远,也无法阻挡思念的心。 “怀袖远相闻”则表达了离别的人之间的联系和思念之情。即使不能面对面相见,但可以通过书信、声音等方式传递思念之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描绘河桥两岸的景象,表达了离别与相思之情,让人感受到离别的人之间的痛苦和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奈和孤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河桥两岸绝。
横歧数路分。
山川遥不见。
怀袖远相闻。
作者介绍 庾信简介
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赠原职,并加荆、淮二州刺史。有《庾子山集》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关键词解释

  • 河桥

    读音:hé qiáo

    繁体字:河橋

    意思:(河桥,河桥)

    1.古代桥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之间黄河上。
    战国·秦昭襄王建。
    黄河上建桥始于此。

  • 两岸

    读音:liǎng àn

    繁体字:兩岸

    英语:bilateral

    意思:(两岸,两岸)
    水流两旁的陆地。
    《宋书刘钟传》:“循先留别帅范崇民以精兵高舰据南陵,夹屯两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