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爱妾魂销尽,始得丘迟为一招。
意思:高台爱妾魂销尽,开始得到丘迟为一个目标。
出自作者[唐]钱珝的《春恨三首》
全文赏析
《全唐诗》在这首诗题下注云:“一作沈佺期。”这是一首拟古诗。诗人抓住了汉魏乐府诗的精髓,成功地将旧题与新意、古趣与今情相结合,借闺怨诗这一传统题材,抒发了作者人臣难做的苦闷之情。
首联“负罪将军在北朝,秦淮芳草绿迢迢”,扣住诗题描写宫中的春色:朱雀桥边,乌衣巷口,处处杨柳依依,碧草萋萋。这景色固然迷人,但宫中的红粉佳丽却备尝寂寥之苦,因为她们心爱的夫君都去远征了。据史载,沈佺期曾任太子少詹事兼修国史,公元701年(景龙二年),以修《则天实录》之功擢拜中书舍人。武则天执政期间,张易之兄弟宠幸至极,权倾一时。705年(神龙元年),皇太子李显即位,张易之兄弟被诛杀。沈佺期因曾赋诗赞美张易之兄弟而遭流放驩州(今越南境内)。此诗以乐府旧题写宫中愁怨,诗人显然对武则天的统治心存不满。
次联“高台爱妾魂销尽,始得丘迟为一招”,进一步描写宫中的情景:宫中的女子整日价翘首盼望着良人归来,她们的离愁别恨简直要将她们折磨得丧魂失魄了。然而她们哪里知道,等远方的人儿回来,她们早已是花残人老珠黄了。她们只有徒然地发出一声声哀叹:“始得丘迟为一招!”——直到远方的人儿归来,她们才能获得一丝安慰。这里表面写宫中女子的幽怨,实则暗含着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人自己就像那“高台爱妾”一样,身受幽禁之苦,满腹悲愤无处倾诉;他多么希望能有一个像丘迟一样的使者为自己雪耻啊!
第三联“久戍临洮报未归,箧香销尽别时衣”,描写的是思妇怀念远戍边关的丈夫。“久戍临洮”指汉武帝时大将霍去病远征匈奴,战功显赫,但士卒伤亡也很大。据说霍去病出征时,汉武帝命宫女缝制五颜六色的“袍衣”赐给战士。后来霍去病死后,武帝还十分悲痛,特命卫青选了边疆上的黑色甲士送给霍家穿黑甲以示纪念。后世就用“久戍临洮”、“久戍朔方”、“久戍玉关”等表示长期驻守边关之意。此处用以代指远离家乡、久戍不归之人。“箧香销尽别时衣”是说思妇从军人身上穿的“袍衣”渐渐消瘦了,象征着思念之情使思妇形销骨立。
尾联“身轻愿比兰阶蝶,万里还寻塞草飞”,展望前景:思妇们多么渴望能像蝴蝶那样自由地飞舞啊!她们终于盼来了良人归来的日子。为了迎接凯旋的夫君,她们换上最美的衣裳。这时春天已经过去很久了,已是初秋时节。思妇们担心远方的人儿经受不住塞外苦寒的侵袭,便叮嘱他们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
这首拟古诗充分发挥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它打破了固有的词牌和风格限制,将闺怨题材写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发展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诗歌创作技巧的娴熟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