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何曾夜,听松不似晴。
意思:坐在月亮怎么竟夜,听松不似晴。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处州洞溪》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通过对四季清新的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气象四时清,无人画得成”便直接赞美了四季清新的自然景色,这种景色连画家也难以描绘。这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的清新与人为的绘画进行了对比,突出了自然的魅力。
“众山寒叠翠,两派绿分声”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峦叠翠、绿水潺潺的景色,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整齐优美。
“坐月何曾夜,听松不似晴”则通过夜晚在月下坐着,听松涛声,表现出月夜的静谧与松声的悠扬,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最后,“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则将自然景观与宇宙的起源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四季清新的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