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处州洞溪》 坐月何曾夜,听松不似晴。

坐月何曾夜,听松不似晴。

意思:坐在月亮怎么竟夜,听松不似晴。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处州洞溪》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通过对四季清新的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气象四时清,无人画得成”便直接赞美了四季清新的自然景色,这种景色连画家也难以描绘。这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的清新与人为的绘画进行了对比,突出了自然的魅力。 “众山寒叠翠,两派绿分声”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峦叠翠、绿水潺潺的景色,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整齐优美。 “坐月何曾夜,听松不似晴”则通过夜晚在月下坐着,听松涛声,表现出月夜的静谧与松声的悠扬,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最后,“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则将自然景观与宇宙的起源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四季清新的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的赞美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气象四时清,无人画得成。
众山寒叠翠,两派绿分声。
坐月何曾夜,听松不似晴。
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
作者介绍 储光羲简介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何曾

    读音:hé zēng

    繁体字:何曾

    英语:did ever

    意思:
    1.为何,何故。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九

  • 坐月

    读音:zuò yuè

    繁体字:坐月

    意思:
    1.坐于月下。
    唐·李白《北山独酌寄韦六》诗:“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
    清·阮元有《坐月坛坐月》诗。

    2.妇女产后一月内休息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