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意思:我宁愿生为草木,终生守候在家乡的土地上,至死不往辽东这地方来。
出自作者[唐]王建的《杂曲歌辞·辽东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生活和将士们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辽东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句“辽东万里辽水曲”描绘了辽东地域的广大和道路的曲折,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辽阔而荒凉的景象。接下来的“古戍无城复无屋”进一步强调了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戍守的士兵们没有城市和房屋,只能居住在古老的戍堡中。
“黄云盖地雪作山”一句,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辽东的荒凉景象,黄云覆盖大地,如同雪山一般,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边塞生活的艰难和困苦。
“不惜黄金买衣服”这句诗表达了士兵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衣物,以应对严寒的天气。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他们所处的恶劣环境,只能暂时缓解他们的痛苦。
接下来的“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两句,描绘了战争结束后士兵们的归乡之路。他们收拾起弓箭,面朝西方,但家乡却离他们很远。这种表达方式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乡之路的漫长与艰难的感叹。
最后两句“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感叹每年都有很多人被征召入伍,他们被迫离开家乡,前往遥远的辽东,那里充满了艰难和困苦。诗人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珍惜和平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辽东荒凉景象的描绘和对士兵们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边塞生活的艰难和困苦。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