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恶此声,唱者终不已。
意思:人人都讨厌这声音,唱歌的人终究不能停止。
出自作者[唐]曹邺的《放歌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性、音乐和政治的深度思考。它以一种独特的、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场景,表达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首先,诗中的“莫唱放歌行,此歌临楚水”,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楚水(楚地河流)畔,人们禁止唱起那首放歌。这里的“放歌”可能指的是一种激昂、高亢的音乐,这种音乐在楚地流传,却不被人们所接受。
接着,“人皆恶此声,唱者终不已”,揭示了人们厌恶这种音乐的原因,尽管他们无法抗拒这种音乐的诱惑,不停地唱着。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人们对于某种音乐或思想的追求,往往源于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三闾有何罪,不向枕上死?”三闾”可能是指屈原的职位,“向枕上死”则暗示了安逸和逃避。诗人似乎在问,屈原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要选择逃避,而不是面对现实,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无疑是对屈原人格的赞美和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性、音乐和政治的深刻理解。它通过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表达了对人性的矛盾和挣扎的理解,同时也对屈原的人格进行了赞美和敬仰。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至于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它采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意象更加丰富。同时,它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人皆恶此声”与“唱者终不已”的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此外,它还运用了反问句式,如“三闾有何罪”,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思考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