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放歌行》

莫唱放歌行,此歌临楚水。
人皆恶此声,唱者终不已。
三闾有何罪,不向枕上死?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性、音乐和政治的深度思考。它以一种独特的、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场景,表达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首先,诗中的“莫唱放歌行,此歌临楚水”,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楚水(楚地河流)畔,人们禁止唱起那首放歌。这里的“放歌”可能指的是一种激昂、高亢的音乐,这种音乐在楚地流传,却不被人们所接受。 接着,“人皆恶此声,唱者终不已”,揭示了人们厌恶这种音乐的原因,尽管他们无法抗拒这种音乐的诱惑,不停地唱着。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人们对于某种音乐或思想的追求,往往源于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三闾有何罪,不向枕上死?”三闾”可能是指屈原的职位,“向枕上死”则暗示了安逸和逃避。诗人似乎在问,屈原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要选择逃避,而不是面对现实,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无疑是对屈原人格的赞美和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性、音乐和政治的深刻理解。它通过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表达了对人性的矛盾和挣扎的理解,同时也对屈原的人格进行了赞美和敬仰。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至于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它采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意象更加丰富。同时,它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人皆恶此声”与“唱者终不已”的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此外,它还运用了反问句式,如“三闾有何罪”,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思考深度。
相关诗词
  • 1
    [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2
    [宋]
    漫漫东风来,吹此庭前樱。
    累累缀葩萼,华采日鲜明。
    朝阳助辉烁,好鸟亦和鸣。
    起行不自得,节物伤我情。
    皇天分四时,寒暑无暂停。
    悠然一气耳,不与人事争。
    方春感芬敷,秋复惜其零。
    一年能几何,方寸不暂平。
    念此自知妄,放歌遂遗形。
    达人傲天壤,儿女徒咿嘤。
  • 3
    [唐]
    夕阳不驻东流急,荣名贵在当年立。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拂衣西笑出东山,君臣道合俄顷间。
    一言一笑玉墀上,变化生涯如等闲。
    朱门杳杳列华戟,座中皆是王侯客。
    鸣环动珮暗珊珊,骏马花骢白玉鞍。
    十千斗酒不知贵,半醉留宾邀尽欢。
    银烛煌煌夜将久,侍婢金罍泻春酒。
    春酒盛来琥珀光,暗闻兰麝几般香。
    乍看皓腕映罗袖,微听清歌发杏梁。
    双鬟美人君不见,一一皆胜赵飞燕。
    迎杯乍举石榴裙,匀粉时交合欢扇。
    未央钟漏醉中闻,联骑朝天曙色分。
    双阙烟云遥霭霭,五衢车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