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岂落正始后,甲子不数义熙前。
意思:风流岂部落正始以后,甲子不敷义熙面前。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此诗为黄庭坚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戏书”为题,显然是一首游戏笔墨之作。诗中描述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理想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枯木嵌空微黯淡,古器虽在无古弦”,描绘了枯木嵌空的景象,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古器虽在,但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这一联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即对古朴、自然、淡泊生活的向往。
颔联“袖中正有南风手,谁为听之谁为传”,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诗人手中正握着一支可以吹出南风的手,等待着知音的出现,为他倾听、为他传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共鸣的追求,以及对真挚友谊的向往。
颈联“风流岂落正始后,甲子不数义熙前”,用典故来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鄙视。正始时期,是魏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但当时的名士们却以清谈和雅趣为荣,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以正始时期的风流自比,认为自己的隐逸生活并不落后于那个时代,甚至超越了义熙前那个时代。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自豪和对世俗的鄙视。
尾联“一山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表达了诗人对黄菊的喜爱,以及对酒的渴望。诗人一生钟爱黄菊,但在隐逸生活中却无法饮酒,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以隐逸生活为主题,通过对枯木嵌空、古器、知音、隐逸生活、黄菊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真挚友谊、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诗中运用了典故、比喻、象征等手法,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