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飞来,瘦却旧时疏影。
意思:第二个飞来,但过去疏影瘦。
出自作者[宋]张炎的《一枝春·竹外横枝》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通过对竹枝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竹外横枝,并阑干、试数风才一信”,描绘了竹林外横斜的枝条,作者尝试着数了一下风的大小,只感受到一丝微风。这里的“横枝”和“阑干”都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与风轻轻吹过的场景相呼应。
“么禽对语,仿佛醉眠初醒”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宁静的氛围,鸟儿在竹林中鸣叫,仿佛在对话,而作者刚刚从醉眠中醒来,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遥知是雪,甚都把、暮寒消尽”是对景色的进一步描绘,作者从远处看到竹林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清秀,仿佛是雪后一般。这里用“暮寒消尽”表达了夜晚的温暖,与前文的“横枝”、“阑干”和“醉眠初醒”形成对比。
接下来的“清更润。明月飞来,瘦却旧时疏影”,进一步描绘了月色下的竹林,显得更加清新湿润。明月照耀下的竹林,显得更加瘦削,那疏朗的竹影更显得清晰。
在诗的中间部分,作者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东阁谩撩诗兴”,表达了作者在东阁中激发了诗兴,这既是对环境的描绘,也是对生活的感慨。
“难认和靖”一句,借用了苏东坡的故事,苏东坡曾在西湖边造了一座梅园,而林逋(和靖)则以梅、鹤自娱,这里表达了作者在西湖老树前,难以认出和靖的情境。
“晴窗自好,胜事每来独领”,表达了作者对晴天窗前的美好时光的喜爱,也表达了对独处的喜爱。
最后,“须酿成、一点春腴,暗香在鼎”,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希望春风吹起,万物复苏,梅花盛开,香气四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情境之中。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独处和春天的期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