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意思:谁想到献书来万里,国君深在九重城。
出自作者[唐]崔峒的《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是一首表达诗人远离尘世、追求自由和自然的诗。
首联“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诗人表达了自己远离世俗名利,只求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他辞去了浮名,过上了随性而行的生活,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
颔联“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他常常在云外遇到寺庙而得以投宿,而在日落西山时,他喜欢在江边漫步。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
颈联“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诗人以陶渊明和庾亮这两个历史人物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他希望像陶渊明一样在县里欣赏花开,像庾亮一样在楼中观赏明月。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尾联“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诗人表达了自己远离尘世,不被理解的孤独和无奈。尽管他曾经向君王献书,但君王身居深宫,没有理解他的心境。这体现了诗人对君王的失望和对自由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由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远离尘世、不被理解的无奈和孤独。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