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意思: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作者在其中的感受。 首句“飞花两岸照船红”,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飞花,指的是落花,这个词语巧妙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照船红”则进一步描绘了落花满船的美丽景象,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二句“百里榆堤半日风”,诗人描述了他在路上所花费的时间和所经过的地方。百里榆堤,指的是他经过的漫长的榆树堤,半日风,则表明他花费的时间并不短。这个句子也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漫长,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转折做了铺垫。 第三句“卧看满天云不动”,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旅途中的一种状态,卧看,表明他是在休息的状态下观察周围的环境。满天云不动,则是他看到的环境,这个描述既体现了旅途的平静和安宁,也体现了诗人的悠闲和从容。 最后一句“不知云与我俱东”,是诗人的情感转折点,他开始感到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一起在向东移动。不知,表明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云都在向东移动,这体现了他的悠闲和从容,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作者在其中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乐观。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半日

    读音:bàn rì

    繁体字:半日

    英语:half a day

    意思:
    1.白天的一半。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

  • 百里

    读音:bǎi lǐ

    繁体字:百裏

    英语:a surname

    意思: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
    《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

  • 飞花

    引用解释

    1.落花飘飞。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飘飞的落花。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茶客娶兴》:“你掩泪含羞辞别去,似飞花逐水悠悠,萧萧孤影向谁投。”

    3.比喻飘飞的雪花。 宋 苏辙 《上元前雪三绝句》之一:“不管上元灯火夜,飞花处处作春寒。”

    4.纺织时飞散的

  • 两岸

    读音:liǎng àn

    繁体字:兩岸

    英语:bilateral

    意思:(两岸,两岸)
    水流两旁的陆地。
    《宋书刘钟传》:“循先留别帅范崇民以精兵高舰据南陵,夹屯两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