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木兰花》 此情谁信为狂夫,恨翠愁红流枕上。

此情谁信为狂夫,恨翠愁红流枕上。

意思:这一事实谁相信是疯子,恨翠愁红流在枕头上。

出自作者[唐]牛峤的《木兰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诗。诗人以春入横塘、花落小园为背景,表达了少妇因丈夫久出不归而产生的寂寞与惆怅之情。 首句“春入横塘摇浅浪”,描绘了春天来临,横塘的水面上泛起了浅浅的波浪。这里的“横塘”是指苏州城内的一条河流,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第二句“花落小园空惆怅”,意味着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花儿凋谢了,小园子里变得空荡荡的,让人感到无尽的惆怅。这里的“花落”象征着美好的时光逝去,而“空惆怅”则表达了少妇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第三句“此情谁信为狂夫”,少妇在想,这种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她怀疑自己的丈夫是否能理解她的苦闷。这里的“狂夫”指的是丈夫,暗示丈夫可能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忽略了对妻子的关爱。 第四句“恨翠愁红流枕上”,少妇在床上辗转反侧,满脑子都是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这里的“恨翠愁红”形象地描绘了少妇内心的情感波动,而“流枕上”则表现了她无法入睡的痛苦。 第五句“小玉窗前嗔燕语”,少妇站在窗前,看着燕子飞舞,心中充满了嗔怪。这里的“燕语”暗示着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让少妇更加烦躁不安。 第六句“红泪滴穿金线缕”,少妇因思念过度而泪流满面,泪水甚至滴穿了绣着金线的枕套。这里的“红泪”象征着少妇悲伤的心情,而“金线缕”则暗示着她生活的奢华。 最后两句“雁归不见报郎归,织成锦字封过与”,少妇期待着丈夫的归来,但始终没有等到他的消息。她将心中的思念化作锦绣的文字,寄给远方的丈夫。这里的“雁归”象征着丈夫的归来,而“锦字封过与”则表现了少妇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少妇因丈夫久出不归而产生的寂寞与惆怅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将少妇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
此情谁信为狂夫,恨翠愁红流枕上。
小玉窗前嗔燕语,红泪滴穿金线缕。
雁归不见报郎归,织成锦字封过与。
作者介绍
牛峤,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现存词三十三首。

关键词解释

  • 枕上

    读音:zhěn shàng

    繁体字:枕上

    意思:
    1.床上。
    唐·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宋·陆游《秋声》诗:“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杨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