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群公秋登琴台》 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

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

意思:四时怎么忽然,六月在秋天蝉。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同群公秋登琴台》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诗人通过对琴台这一古迹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首联“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直接点明主题,诗人通过对琴台的描绘,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流转。琴台是古代文人弹琴的地方,如今只剩下空寂寥落的样子,引发了诗人的感慨。 颔联“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场景,诗人静静地注视着遗留下来的痕迹,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景象,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滞。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开始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和精神追求的重视,他认为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和深邃的精神,才能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与天地同高的境界。“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万象归白帝,平川横赤霄”描绘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和人生的短暂,进一步强调了道德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性。“犹是对夏伏,几时有凉飙”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无奈和自我安慰。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燕雀满檐楹,鸿鹄抟扶摇”表达了诗人对不同人生追求的包容和理解,他看到了燕雀的安逸和鸿鹄的志向,也看到了万物各自得意的生命状态。最后,“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他认为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价值,而他自己则追求着渔樵的生活,享受着人生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琴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强调了道德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
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
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
德与形神高,孰知天地遥。
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
万象归白帝,平川横赤霄。
犹是对夏伏,几时有凉飙。
燕雀满檐楹,鸿鹄抟扶摇。
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
兀然还复醉,尚握尊中瓢。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倏忽

    读音:shū hū

    繁体字:倏忽

    短语:转眼间 一瞬间 转眼 一念之差 弹指之间 转手 瞬息 顷刻间 瞬时 转瞬 瞬 转瞬间 瞬间 一下子 转 刹那间 转脸 时而 一晃 倏

    英语:

  • 四时

    读音:sì shí

    繁体字:四時

    英语:the four seasons; four o\'clock

    意思:(四时,四时)

    1.四季。
    《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 六月

    读音:liù yuè

    繁体字:六月

    英语:June

    意思:《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宣王北伐也。”
    《国语晋语四》:“秦伯赋《六月》。”
    韦昭注:“《六月》,道尹吉

  • 秋蜩

    读音:qiū tiáo

    繁体字:秋蜩

    意思:秋蝉。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适游后园,闻秋蜩之声。”
    汉·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
    唐·高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