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固为尘,丑名终未已。
意思:草木本来是灰尘,丑名始终没有停止。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书平泉草木记后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公正和道德的,表达了对那些利用权力或地位来满足个人私欲的人的批评和谴责。
首句“公岂不聪明,嗜好乃如此”,诗人开始质疑那些看似聪明的人,他们为何会做出这种违背道德的事情。这里的“聪明”并非指智力上的聪明,而是指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公正。而“嗜好乃如此”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失望和不满。
接下来的两句“若非以私饵,是物安至止”,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不是用私心去诱惑他们,这些人怎么会做出这种违背道德的事情呢?这里,“物”可以理解为那些被利用的人或事物,他们被利用的原因是因为被诱惑或被强制。
“彼致者何人,定非端洁士”这两句是对那些被利用的人的批评,他们被描述为“定非端洁士”,即他们不是正直、纯洁的人。这表明诗人对他们的道德品质表示怀疑。
最后两句“草木固为尘,丑名终未已”是对这种现象的进一步批评和警告。诗人用草木化为尘土来比喻那些被利用的人最终会遭受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唾弃,他们的丑名将会永远存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德败坏、权力滥用等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谴责,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要被私欲所诱惑。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