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平泉草木记后二首》 草木固为尘,丑名终未已。

草木固为尘,丑名终未已。

意思:草木本来是灰尘,丑名始终没有停止。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书平泉草木记后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公正和道德的,表达了对那些利用权力或地位来满足个人私欲的人的批评和谴责。 首句“公岂不聪明,嗜好乃如此”,诗人开始质疑那些看似聪明的人,他们为何会做出这种违背道德的事情。这里的“聪明”并非指智力上的聪明,而是指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公正。而“嗜好乃如此”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失望和不满。 接下来的两句“若非以私饵,是物安至止”,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不是用私心去诱惑他们,这些人怎么会做出这种违背道德的事情呢?这里,“物”可以理解为那些被利用的人或事物,他们被利用的原因是因为被诱惑或被强制。 “彼致者何人,定非端洁士”这两句是对那些被利用的人的批评,他们被描述为“定非端洁士”,即他们不是正直、纯洁的人。这表明诗人对他们的道德品质表示怀疑。 最后两句“草木固为尘,丑名终未已”是对这种现象的进一步批评和警告。诗人用草木化为尘土来比喻那些被利用的人最终会遭受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唾弃,他们的丑名将会永远存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德败坏、权力滥用等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谴责,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要被私欲所诱惑。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公岂不聪明,嗜好乃如此。
若非以私饵,是物安至止。
彼致者何人,定非端洁士。
草木固为尘,丑名终未已。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草木

    读音:cǎo mù

    繁体字:草木

    英语:vert

    意思: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阳有盘谷

  • 未已

    读音:wèi yǐ

    繁体字:未已

    意思:不止;未毕。
    《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韩愈《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宋·周邦彦《蓦山溪大石》词:“落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